麦德龙旗下合麦家正式开业 或为便利店又一劲敌

中国商报   2016-05-30 11:18
核心提示:麦德龙旗下便利店品牌“合麦家”的两家新店在上海正式开业,被业界称为便利店行业的又一劲敌。

  5月19日,麦德龙(需求面积:8000-9000平方米)旗下便利店品牌“合麦家”的两家新店在上海正式开业,被业界称为便利店行业的又一劲敌。由于受电商影响较小、门店面积小、发展方式多样灵活,“小而美”的便利店业态正在成为目前零售行业最受追捧的业态。   

  然而,相比起便利店的“小而美”,进入中国20年的麦德龙却俨如一座“庞然大物”。经营定位为“仓储型超市”的麦德龙过去目标消费群限定为工商领域的经营者、群体消费层等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客户。同时,为了确定自己的目标顾客,麦德龙一直严格实行会员制,只允许具有会员资格的顾客入场并提供服务。增开便利店之举,无论是从店面规模还是目标人群来看都与麦德龙以往的作风大相径庭,做惯了企业用户的麦德龙如今跨界开展便利店业务,究竟是无奈转型还是主动打响的生存保卫战呢?   

  仓储型超市的坚守者   

  国外仓储型超市进入中国后经历了一轮大的转变与洗牌,其中不乏黯然淡出中华市场的失意者。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会员制仓储超市万客隆曾一度稳坐中国零售市场的第一把外资交椅,当时的数据即便现在看来仍是诸多零售企业不可求的“零售辉煌”。1996年,万客隆在广州的万客隆商场开业之初便创下每天销售额400万元的纪录,半年多累计销售额达5亿多元。1997年,万客隆的北京洋桥店开业当月就创下了平均销售额500万元的佳绩。   

  与麦德龙经营模式极其相近,万客隆采取的也是“店库合一”的立体销售模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中国内地仓储型会员的开创者在2008年被乐天玛特收购之后便悄然淡出了消费者的视线。究竟万客隆的退出只是一个零售企业运营失败的个案还是仓储型超市难以逃避的命运呢?   

  纵观国内仓储型超市,苦苦坚守者中表现抢眼的麦德龙将自己入华20年的成功经验主要归纳了两点:产品质量和冷链物流优势。   

  麦德龙中国企业公共关系部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仓储型超市和其他实体零售业态面临的挑战差不多,这是零售业态不断发展、消费升级所必经的阶段。凭借在食品安全和质量领域的严格管理、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优良的服务,麦德龙在中国一直保持着业绩的稳步增长。”   

  麦德龙表示,作为唯一一家在中国所有商场门店都通过航天级安全的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认证的批发企业,麦德龙建立起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食品安全链。从供应商的选择,配送中心的把关,到物流运输中的温控,再到商场收货,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麦德龙都遵行HACCP国际标准,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麦德龙食品区域的低温环境也是其一大特色,同时商场还针对不同种类食品的储藏、加工、销售及售后配送等环节进行不同的温度设置。以肉类为例,储藏区的温度设置在0°C至6°C,加工操作间的温度10℃,而销售区则控制在0°C至4°C。麦德龙将每种食品置于正确的温度环境,这样的温控体系既保障了产品的新鲜又确保了最高标准的卫生安全。   

  同时,新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实现食品可追溯,麦德龙在2007年便研发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现在已经涵盖3000多种可追溯商品,包括果蔬、畜禽制品、奶制品、水产品和综合类五大类产品线,方便顾客在透明而便利的信息链中,选购到安心的产品。顾客只要有手机APP或者关注麦德龙官方微信号就可进行现场扫描查看。   

  麦德龙商场还在不同种类的食品区域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为了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采用分色管理方式,如绿色代表蔬果类,蓝色代表水产品,而所有与肉类相关的,从刀具、容器到员工的工作围裙都为红色。   

  此外,麦德龙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还体现在各种顾客体验的细节之中。例如在烘焙区,商场会张贴食品配方及过敏源提醒;在优速达送货区,麦德龙配备了保温箱和冰袋,真正做到了“冷链不间断”。   

  一方面积极拓展着便利店业务,同时麦德龙似乎并不打算放弃扩大在华仓储型超市的规模。麦德龙公关部王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麦德龙一贯重视中国市场,并且仍然计划在中国扩大自身的会员制商场网络,并加大投资力度以提升现有商场的设施及服务水平,从而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关于是采用自买土地自建商场还是采取租赁方式,将取决于当地地产、商业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   

  从“大”到“小”   

  麦德龙过去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四大类:餐饮业各类企业;中小型零售商;需要原材料的经营类企业包括工厂、小店面、夜总会等;以及需要原材料的非经营类机构包括政府、学校、各种联合会等。   

  入华之后,麦德龙逐渐放开消费群体的限制,普通消费者通过办理会员卡也能进入到超市进行消费,然而这部分人群始终并非麦德龙销售的主要客户群体。麦德龙似乎也在不断思考,怎么样才能通过“补短板”的方式牢牢抓住这部分顾客。   

  对于从“大”到“小”之说,麦德龙方面回应:“这并不意味着"从大到小"的转变。近年来,麦德龙顺应市场趋势加速转型,主要聚焦于会员制商场、食品配送、便利店、福利礼品和电子商务五大业务模式,这些业务都是麦德龙多渠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麦德龙多渠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利店将成为未来麦德龙发展的重要支柱。” 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表示,“麦德龙不仅仅是想做一个传统的便利店,更希望通过便利店与其他多渠道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能力。”首先,麦德龙计划打通其网上商城到“合麦家”线下自提点的服务,实现对客户“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覆盖。“合麦家”也尝试为顾客提供便利性的服务,所有门店全面覆盖无线网络,即食区域提供免费充电服务,消费者只要在店内,时时刻刻不断网。   

  据记者了解,此次开业的两家“合麦家”都选址在普陀区,锁定中高档办公区域、居住区,以及地铁站、大型商场等人口高度密集区域。其中,华大店营业面积达110平方米,位于金沙江路,紧靠13号线大渡河路站;真光店位于真光路,面对百联中环购物广场,营业面积也达到了70平方米。   

  麦德龙方面表示,便利店“合麦家”主要定位的是中高收入的年轻群体。据悉,“合麦家”将提供以往在麦德龙会员制商场销售的优势商品,包括麦德龙的进口商品、自有品牌,还有高品质可追溯的生鲜水果。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中高收入的年轻群体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他们愿意采购高品质的商品,并有频繁的即时消费需求。所以,“合麦家”将主要定位于学校、居民区、商务区、医院等场所周边开展经营。   

  据介绍,考虑到便利店消费者偏爱方便食品的特点,合麦家还提供100多种即食商品,不仅有台式、日式风味小食,还有来自意大利的现场烘烤披萨和即将推出的现烤面包。所有即食商品,每日凌晨由全封闭式低温车统一配送至门店。   

  虽然电商给不少实体零售业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但零售行业内的便利店业态却有“逆袭”之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近几年,便利店是中国零售业中增速最快的业态之一,在过去的2015年里,中国便利店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此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5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2015年,百强企业各业态的销售增幅分化明显,便利店的销售增幅达到15.2%,远高于超市业态的4.1%和百货业态的-0.8%。除麦德龙外,家乐福也加码便利店,武汉中百也与日本罗森达成战略合作。   

  首都经贸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陈立平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相比起其他大型零售商超,麦德龙拓展便利店业务方面有很大的商品优势。不止麦德龙,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商超都已经纷纷开始试水便利店、小型社区店等业务。并不是说这些大型商超在大力开辟额外领域,他们更多的都是在进行探索式的转型。”   

  “现在的大卖场、超市衰落得非常厉害,同样作为大型商超代表的麦德龙在中国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大卖场、大型商超的面积太大,而面积越大坪效则越低;其次,这些主体的服装、日用品受到电商冲击的力度较大;再然后,就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在发生变化,逛大型商超会花费消费者大量时间,大型店的逐渐衰落大部分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麦德龙除去有其自身较大的商品优势外,他们在欧洲已经积累了一些小型店的经验,其产品经营和组织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所以麦德龙开展小型社区便利店仍然是让人值得期待的。”陈立平表示。   

  据悉,麦德龙其他城市的开店计划也在有序进行中。对于未来将重点拓展哪些区域,麦德龙方面称仍不便透露。目前,麦德龙正在加快研究加盟条件,计划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加速推进便利店业务,同时完善供应链体系和线下门店,进口商品及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和宽广渠道。   

  电商“三板斧”战略   

  去年,麦德龙完成了全国商场网上商城的建设,创建和维护了麦德龙中国商品的信息库,实现了线下商场的网上呈现;同时,通过优化线下商场配套功能,将每家商场打造成一个O2O服务中心。麦德龙还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独家战略合作,麦德龙官方旗舰店入驻天猫国际,开启了跨境生活电商。今年,麦德龙还提出“一体两翼”的概念,即以实体商场为本体,O2O网上商城与B2C天猫旗舰店作为“两翼”护航,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   

  据悉,麦德龙官方网上商城的开展,将立足于麦德龙官方网上商城的数据库,全面系统地整合线下实体商场的资源,在发力全球跨境生活电商方面,麦德龙将背靠其全球2200余家麦德龙集团所属商场及百货商店,强化全球供应链条。  

  到今年底,麦德龙将有50多家门店被改造,其中一项为增加食品配送和电商备货区域面积。但是这并不容易,麦德龙因为门店面积过大,一般都位于城市边缘或者非中心居住区,并且单个城市门店较少,全国57个城市仅有82家商城,以北京为例,三家门店分别在西四环外、北四环以及东南四环,以此为基础进行线上线下体验的难度可想而知。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