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休闲地标区域全面升级 城市文化非一日可成

云信   2014-05-28 11:49
核心提示:虽然昆明商业项目在不断升级,城市面貌也随着地产项目的建成而变了模样。但哪些项目才能继续承担起城市休闲地标的重任?哪些项目是最能代表老昆明形象,让外省朋友来了既可以感受老昆明文化,又可以感受新时尚呢?

  现状:满城都是高上大

  10年前,在昆明说起“mall”,那还是个新名词。那个时候,老昆明建筑还有很多都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不管是昆明人还是州市上的朋友,大家要购物,就会首选市中心。近几年,随着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城中村建设的大面积拆迁等。不少老的地标建筑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到今天,还有不少朋友怀念自己和小伙伴约会的地点会选在老的工人文化宫,云南饭店的旧模样以及近日公园。是啊,一个城市的地标,是人们集体的回忆,是历史的日记,更是一个城市性格的彰显。现如今,随着城中村项目的大量入市,昆明也从原来的单中心发展到今天的多中心购物模式。而综合体项目的疯狂增加,也让不少专家担心具有昆明特色的地标建筑和生活方式也跟着消失了。

  据笔者观察,从区域上分析,昆明四区的综合体项目均比较多。诸如,西山区的公园1903、红星国际广场、文化空间、西南海、昆明西山万达广场等;南市区的大都、七彩云南第壹城、ICC环球广场、奥宸中央广场等;北市区的昆明广场、霖岚国际广场、南亚未来城、万派中心等;东市区的七彩云南花之城等。数据显示,2014年昆明市区将有40多个综合体项目亮相。他们的业态也非常的丰富,公寓、写字楼、商铺等样样齐全。

  虽然昆明的商业项目在不断升级,城市的面貌也随着地产项目的建成而变了模样。但是哪些项目才能继续承担起城市休闲地标的重任?在老地标渐渐淡出我们视线的今天,哪些项目可以为我们的小长假找点玩场?哪些项目是最能代表老昆明形象,让外省朋友来了既可以感受老昆明文化,又可以感受新时尚呢?

  思考:“高上大”是城市休闲地标吗?

  如果说高上大最初是形容人的话,那么现在的市民也喜欢用高上大来形容地产项目。而高上大的地产项目是城市休闲地标吗?我们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现在的开发商喜欢把自己的项目建得高高的,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让高成为这个项目最特别的地方,也让找路的小朋友,通过高楼来辨认区域。当然,也有朋友说,早些年的工人文化宫就是以高出名的,也被昆明人公认为昆明的地标项目。但你是否仔细想过,一个城市的地标,往往是从老的百货大楼开始的,这个城市的发展,老的百货大楼是见证者。

  就昆明来说,老工人文化宫正处于老百货大楼区域内。这个区域是昆明最早的市中心,有最繁华的商业和商务、有最地道的云南小吃、有最具昆明特色的老建筑等。自然这个片区就被昆明人公认为那时的城市休闲地标区域。但现在,很多开发商都以高度来做宣传,当一个城市满城都是高楼时,那么高或许很难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也很难再凸显出来。”昆明理工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教研室主任邓晓盈说。

  和邓晓盈老师观点不谋而合的还有昆明市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龙东林先生。对此,他表示:“地标是城市区域的文化象征,而城市文化并非一日而成,怎能说换就换。‘地标’性项目对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影响更多地应该表现在其对文化的影响上,它应该是一个‘文化策源地’,要看它是否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是否给区域带来了活力。建筑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筑带给城市的改变。”

  此外,龙东林院长还表示,现在昆明城中村项目的大面积拆迁,也有很多开发商打出大体量的宣传语,但不管它是高度够劲儿,还是体量够大。对于一个城市的休闲地标来说,它都需要具备文化底蕴做基础,在全省甚至全国人民均认可的基础上,再做开发,从而将该区域的文化优势发挥出来,让商业项目不单是满足人们的生活购物需求,更能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可见,两位专家均认为有高度的建筑或者是大体量的项目,只是单纯的商业项目,他们成功的招商,也只是满足一些有指向性需求的朋友。比如,有购物、吃饭或者看电影需求的朋友。但它们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无法形成昆明的一个玩场。

  问题:昆明商业项目同质化严重

  近几年来,昆明楼市对城市综合体的宣传大行其道,不少号称“shoppingmall”“livingmall”的新盘层出不穷。各种所谓综合体的大量面市,带来的是昆明楼市日益严重的产品雷同、同质化问题。全能传媒(上海)公司王利军介绍,目前招商同质化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首先是业态扩张的同质化,比如,同一片区内多个新项目内都吸引了电影院入驻。

  王利军分析,由于在开发思路、产品设计、后期经营等方面没有较大差异,导致多个项目后期入驻商家或企业出现严重同质化现象。这种集体趋同的做法,将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确实,昆明的商业项目也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地产资深人士万先生这样认为。零售+餐饮+KTV/电影,这样的商业模式在昆明实在太多,特别是在市中心核心商业圈多得让人感觉到疲乏。不管你是去新西南、百盛还是昆百大、顺城购物,还是就餐,发现经营的商家品牌是惊人的雷同,甚至连价格都一模一样。

  面对昆明现在的商业地产现状,市民高女士表示:“昆明城中村建设,城市的规划,让老地标项目已经消失了,而新项目的亮相却无法还原老昆明的形象,也无法吸引我们前去。我的感受可能代表了很多昆明本地人。买东西,只要你家门口有个购物中心,不管是小型还是中型或者大型,里面都有一个超市,一个电影院、几个品牌相同的衣服店或者是美食店。在我们这些市民看来,到哪家买都一样,无需选,因为它们也没有给我们机会选。更别说待在那里享受时光了。至于朋友来昆明玩,最多带到这些大型综合体里吃顿饭,但想找个地方介绍下老昆明,感受下老昆明文化,这些项目都没法满足。

  和高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并不在少数,网友“神之右手”针对此问题也在论坛里回复,昆明的商业项目在规划之前需要认真考虑。如果商业项目只是简单的引进一家超市,弄个KTV和几家品牌服饰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商业了。而现在老昆明建筑和老昆明文化已经在城市的发展中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昆明人已经意识到老建筑和老文化的重要性,它们是昆明那个年代的回忆和象征,是昆明面向世界的“艺术品”。

  每个城市的休闲地标都将经历更新换代

  有些专家说,现在的昆明商业需要升级。需要寻找自己的特色路线。而市民也纷纷表示,现在的昆明没玩场。但细看上周大伙选出的全国最有玩场的上海、北京和成都。虽说他们现在的模样,很具有代表性,将文化很好的融合到商业项目中,并引进最新潮的品牌和最时尚的主题购物街区等。赢得了省内、省外、国外朋友的一致认可。但他们的发展也经历过像昆明一样的同质化阶段。拿我们一起同在西南片区的成都来举例吧,早些年前,成都和昆明一样,很多商业项目在招商时候,最先考虑的是超市。

  但事实证明,超市的消费,只能代表社会最基础和较底层的消费人群。并不能大量的带动市场,而且来超市消费的人群也比较有指向性,他们会直奔他们需要的产品区,选择购买之后就离开。很难大幅带动人流,也很难留住人。于是,成都的开发商们开始研究商业项目要如何突破,如何摆脱同质化的招商,走自己的特色路线能吸引更多的本地、外地客人来到这个区域,然后停下来过一过久违的慢生活。当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淘汰了很多没有想法或者资金不够雄厚的商业地产项目,如今,留下来的商业地产项目都是成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精品。

  现在的成都,超市已经被具有小资情调的seveneleven或者社区超市替代。而大型的商业卖场再不是一个超市、一个电影院或者几个大家熟悉的品牌就能支撑的了。成都的很多商业项目均采用主题商业模式,诸如,儿童、女性或者电影、公园主题等。这样在项目定位时就有明确的主题,已经开始抓特定的消费人群。

  而像成都的宽窄巷子,它代表的是成都的一种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在这里你能吃到成都最地道的小吃,看到成都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欣赏成都的老建筑和老文化。这里给了不少本地人和外省人待下来的理由。

  文化是灵魂 休闲是人气 休闲地标是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城市休闲地标就是这样,它并不是一个项目,一个高楼,一个建筑外形个性的房子或者是体量很大的综合体。或许它是一个区域,是一个城市一代代人传下来的文化和故事的地方。它是这个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文化和历史就是这个休闲区域的灵魂,也是本地、外地甚至国外游客慕名而来的理由。

  就像大家都向往的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后海和成都的宽窄巷子一样,他们并没有特殊的楼盘形态,也不是当地最高的建筑,或许体量还不能排名前三,但他们的影响力却辐射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他们不但将自己的商业地产项目打造得既有当地特色又时尚、前卫。还很好的和文化、历史结合赋予了这个项目生命。让它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在昆明,虽然满城都是高上大,也有不少项目想打造类似成都、上海、北京的休闲地标项目,但文化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就像昆明市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龙东林先生说的一样,城市文化并非一日可成,所以也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承载起还原城市文化的重任。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云信,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